4607-作者:企业管理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R=R1(0):R1为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,数学特征值为(-1,0),R1(0)表示在规则(规章制度)下必须要做到的事情。比如:每个公民都应该遵纪守法,这是每个人必须做的R1(0)。

风会起,不管你看不看得见
导语:在人力资源的重器时代,随着人才拥有越来越强的“议价权和自主权”,人才与组织的链接点不应该再是管理,而是其他更“有趣”的东西。


作者:曾捷,网龙网络集团高级副总裁,华渔教育"多学"企业移动学习创始人


我曾经是一个HR,但现在不止是一个HR


说不是,是因为我在网龙集团已经不是HRVP,而且还创立了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;说不止,是因为我依然在用HR的诸多技能去影响业务,我过去的经验成为了现在的财富。穆胜博士在书中提到了我的这段经历,并提出了“HR将无所不在”的观点,我非常赞同。


在这个时代,要能与时代共舞,阅读和实践是两只脚,一只都不能少,对于我是如此,对于穆胜博士亦是如此。但是,这又是一个阅读泛滥的时代,借由互联网大潮冲击传统商业逻辑的契机,各种新概念、新理论层出不穷,甚至通过新媒体工具变得更加“快餐化”。于是,读者们雾里看花、水中望月,不得不用很多庸俗读物来浪费自己的时间。


这个时代,尽管阅读泛滥,但有些东西一定要读,例如凯文?凯利的书,例如《三体》……又如穆胜博士的作品,因为,这些作品提供的都是干货,都是趋势,都是正在发生的未来。


作为实践者,我们尊重学术,但又对学术保持了一丝敬而远之。原因有二:第一,实践变化太快,而学术的总结总是不能与时俱进。但实践的战场上是你死我活,实践者不可能等待学术的弹药,所以,我们更多是用自己的判断去感知商业逻辑。第二,学者术业有专攻,难免陷入到自己的领域中,而无法给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。但实践的战场上是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错过一个维度的视角,就有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。


但是,穆胜博士却不同。


他长期泡在实践里,至今保持了每个月走访一个以上标杆企业,进行深度调研的习惯。我们这些实践的朋友都惊讶于他的精力,他做的案例研究,绝对不是浅尝辄止,几十个小时的录音,大量的企业内部资料,若干年的财报……他都会一一消化,短短的时间内,就会让人感觉他比内部人还了解企业,观点总是一针见血!


他是个不折不扣的“跨界人”,学过若干个专业,以至于能够和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人侃侃而谈。我们这些实践的朋友都惊讶于他的知识跨度,他学习的专业,绝对不是浅尝辄止,每个领域里都有大量代表性的文章,观点绝对不落俗套。所以,我们开玩笑:“不要问穆博士是学什么的,就问他有什么没有学过。”


这本《人力资源管理新逻辑》是一本诚意之作,甚至可以说是穆胜博士的又一部经典之作!在我眼中,他一直很厉害,总是能从一个宏观的维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,而不是陷入传统的选用育留。我以前是做人力资源管理的,我知道,要从组织战略的角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,已经是相当高明的境界。但是,穆胜博士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思考人力资源管理,是从人力资源切入谈论企业的“大资源整合”,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切入在谈“云”这样一种资源组合配置的范式,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境界!


网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我们一直在实践着“云组织”的趋势。未来,所有企业将是互联网化的,基于互联网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,在无边界的连接中创造价值,快速对接用户的诉求。这样的企业里,组织形式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方法与现在的模式一定有巨大的不同。可以说,互联网制造的这种节点相连的网络结构释放了人性。


什么是人性?人性就是自由,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操控自己的命运。网龙实施的游戏化管理的本源正是“顺人性”!在人力资源的重器时代(穆胜博士语),随着人才拥有越来越强的“议价权和自主权”,人才与组织的链接点不应该再是管理,而是其他更“有趣”的东西,可以是学习发展,可以是即时激励,可以是伙伴式的合作……当然,这种链接说起来简单,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,而这样的重任最终也会落到HR的身上。随着管理对象和管理情境的碎片化,“游兵散将”如何实现组织的目标?这将会是HR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
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时代即将到来,新的场景里充满未知和挑战,一定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。我很难去精确描述未来的HR是什么样子,因为,我们也在“试错”。但是,有些趋势是显而易见的:HR们之间的分工可能会更加模糊,COEBP之间的界限可能会更加模糊,HR与业务之间会打破重组,越来越浑然一体……HR们如果不能改变自己,那就可能不是真正的HR


这些变化曾经非常缓慢, 但趋势越来越不可逆转。HR们很快会发现,商学院所讲授的大多数知识可能都要放在新的维度下打破重组,甚至是全盘颠覆。我们的幸运是,有穆胜博士这样的人及时跟进趋势,并将其总结为理论体系和操作指南。肯定会有人不理解,认为是“狼来了”,一如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,KK的大声疾呼也有人听不见。但是,趋势就在那里,你看得见,看不见,都会起风。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责任单位:R=R1(0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行动“四做原理”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必须做,努力做,应该做,选择做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