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130-作者:于文芹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R=R3(+1):R3义务责任,应该做的,数学特征值为(0,+1),R3(+1)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,这件事情你做了,是应该的,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(+1)的体现。比如: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,大家都过去帮助她,将老奶奶扶了起来。

婉瑜老师: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个概念性的问题,就是“为什么要学习4R4P?”。

实际上,我是把4R4P当做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学习的,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索:什么是思维方式?思维方式对我们的人生到底具有什么意义呢?
(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、方式和方法,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。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。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,“无生有,有生无”,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。
不同国籍、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、方式不同,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。文化诊断学指出:科学思维、价值思维、应变思维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。)

思维方式是帮助我们来思考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,并且思维方式对一个人的言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。我们可以想一想:世界上的老人有很多,为什么每个人的生活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?
有的人会说:是因为他们受得教育不一样、是因为环境不一样、是因为家庭背景不一样,当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最终成就。但其中一个最最重要的因素是:正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,认识的不同、分析的不同,解决的不同。所以我们得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。那么4R4P做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,它在认识现象、分析现象、解决问题方面有哪些工具呢?
思维工具就是帮助我们达到某种目的。
思维方式首先是一个流程,我们每一个人,每天所见到的社会现象,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某种方式进行认识,对现象进行认识之后,就会对现象进行分析。分析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,得出一个解决的方案,当这三个步骤完成之后,我们就能利用这个方案去处理这个事情了。
那么利用4R4P的,以责任为核心的,这样认识现象的工具有两个:第一是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;第二是四做。
无论我们见到什么样的社会现象,都可以用“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”这个工具来进行分类。如果这个行动是对方的个体行动,我们是不需要进行回应的。但是如果发出的行动是社会行动的话,我们就需要进入第二个分类的阶段:四做:必须做、努力做、应该做、选择做。

以责任为核心来认识社会现象,这是对所有的社会现象进行分类的两个工具。

下面我们再来说分析工具。
4R4P做为一个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,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工具:4R8C和责任主客体两个工具。

下面用个小案例来运用下这4个认识现象、分析现象的工具。
案例:一个大学生上学途中,看到一个老太太倒地,他扶起了,并和她一起等来家人。当他到学校时,他迟到了。
现象的认识:原本这个大学生要去上学,它是他的个体行动。可是他在马路上见到一个摔倒的老太太,并且服了她,那么这里他做出了一个社会行动,个体行动往社会行动转化的过程,责任就会诞生的。
再举个例子:一个人在自己家里抽烟,不妨碍别人,没有任何人在旁边,就是个体行动,如果他在机场抽烟,并且被罚款了,这时候就是一个社会行动。
因为个体行动是不涉及责任的,一旦通过环境的变化,参与者的变化,会导致个体行动向社会行动转化,那么在转化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责任的概念。
通过我们用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这两个概念的界限,我们就能够分清楚一些社会现象应该采取怎样的认识。个体行动向社会行动的转化,就会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产生。
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应该用:是否得到他人回应来区别。比如,我们都在地铁里面,你坐在我旁边听音乐,吵到我了,但我没有反应,那么这个转化是没有完成的。
当然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之间的界限有时也是模糊的,比如对一些非常细致的事情,这个工具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,但是对一般的社会现象都是可以区分的。
4R4P是一个思维方式,是由众多的思维工具以一定的逻辑建构起来的。通过对工具的使用,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得到升级。最直接的收获就是,无论面对什么现象,您都能够清晰的认识、分析、得出解决方案。通过我把工具介绍完毕后,就进入到探讨阶段。所以,前三到四课会由我来完成。当个人的思维方式得到升级,我们会把企业管理方面的思维工具和大家一起学习使用。后面的… …就是您的管理咨询水平的大幅提升。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责任单位:R=R3(+1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行动“四做原理”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必须做,努力做,应该做,选择做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