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949-作者:陈川湘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作为中学教师,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呢?

——从“排”到“教”,揭秘用《责任动力学》解读中学课文的神奇方法

作为老师,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呢?

教育学家余文森老师曾说:“有些课堂花样很多,形式也很活泼,却有温度没有深度,有内容没有新意,原因就在于对教材研究不够、解读不深。”

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呢?

方志良老师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科学洞见,他说,学习和研究《责任动力学》,要注意思考和积累词汇。他为什么这样说?

这几天我一直在用《责任动力学》解读词汇,一个“冷漠”,另一个是“敬业”。你有没有发现用《责任动力学》解读词汇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方法?

所以,我想说的是,用《责任动力学》思考和解读词汇,它非常有价值。结合某种情境,假如你思考清楚了某个词(动词),教学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。现在我们继续来实践。

实践之前,先脑补一下解读词汇的两个基本步骤:一是社会关系(Y);二是对象和动机(X)。


第一个例子:《孔乙己》中的”排“字

鲁迅先生写的《孔乙己》。原文有这样一段:“孔乙己一到店,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,有的叫道,‘孔乙己,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!’ 他不回答,对柜里说,‘温两碗酒,要一碟茴香豆。’ 便排出九文大钱。”。现在我们用上面说的两个步骤来分析“排”这个词

孔乙己作为食客,吃饭付钱是必须的,尽管是“排出九文大钱”,饭店的规矩还是照做的(Y1),反映了他的角色责任高阶R1(0)。但是,他似乎是个穷人(Y1),为了面子,他也硬撑着拿出所有的钱,反映了他的能力责任高阶R2(N)。其实,孔乙己一进店门就已经扫了一眼,那些他认为不是“读书人”的人(Y2),用“排”这个动作,也在显示他的某种优越或是对不是“读书人”的某种漠视和看不起,反映了他的义务责任低阶R3(0);对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,孔乙己是不管这些的,他用“排”这个动作体现了,我是个“读书人”的价值观,正所谓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这种我“高”你“低”的臆想亦或精神假设,反映了他的原因责任低阶R4(c)。孔乙己就像滑稽演员,精彩的表演和反差,让店里的食客们更加快活起来。



第二个例子:《我的老师》中的“教

周立波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叫《我的老师》,描写了他对老师的敬仰和感激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:“他不仅教我们知识,还教我们做人”。文章中“教”这个词,按照《责任动力学》对词汇解读的逻辑,应该令人有更深刻地认识。我们继续来实践。

老师”教“我们知识,这是一个老师的必须做(Y1),反映了老师角色责任高阶R1(0);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是老师的教学目标(Y1),他的努力使学生获得了成长,反映了老师能力责任高阶R2(N);老师”教“我们做人,首先要理解他/她人的难处(Y2),老师尽可能地用学生听得懂的方式传授知识,反映了老师义务责任高阶R3(+1);老师教我们做人,传递了老师的精神和理念(Y2),启发了学生的思想,提升了学生的境界,开启了学生的智慧,反映了老师原因责任高阶R4(C)。从一个“教”字,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受人敬仰、受人尊敬的老师的责任。

未来教育,一定是围绕科学来开展的。用《责任动力学》解读词汇其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,它的核心是那张用数学推导出来的矩阵图。认识世界、探索宇宙,不用科学怎么行呢?
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一现象(一个责任主客体)

第七层次:RbBRa现象背后看本质:R1(0)BR2(>0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责任4R矩阵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责任R=社会(组织)关系(Y轴)*社会(组织)行为(X轴)

X为责任动力系统,即社会(组织)所期待的社会(组织)行动或行动模式;

Y为责任静力系统,即社会(组织)行为指导、评价、判断、处置的规则系统。
因此根据责任两个维度,我们构建了责任(4R)矩阵,并提出四个责任单位:角色责任R1、能力责任R2、义务责任R3、原因责任R4概念。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